《国际循环》:对于介入医生的培训,您有什么建议? 李广平教授:我们国家介入的医生整体来讲,增加的还是比较快的。但是实际上面对这么多的患者,我们的医生规模还很不够,所以介入医生的培训应该是迫在眉睫的。卫生部要求规范介入治疗以后,这方面的需求就更加迫切,因为如果我们完全规范以后,有相当一部分医生可能就没有资质了。因为要求每个医生具有一定的手术数量,同时要在三级以上医院工作。这限制了很大一部分医生进行介入治疗,所以这个培训应该是当务之急,但在这方面我觉得应该适当增加国内培训点,尤其是大医院的。卫生部目前也在搞一些这方面的建设,覆盖面也应该更大一些。如果培训医院不大的话,培训周期会较长,从而会影响患者实际治疗的情况。因此,一定要结合国情,不能按照欧美那样的情况要求,否则很多医院都不能开展PCI。特别是我们的培训中心很多都过不了关,或者合格机构很少使很多介入医生都错过了培训的机会。像安贞和阜外医院这些国内的TOP Hospital毕竟容量有限,而全国医生的数量是庞大的。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?我想各地适当增加一些培训的基地,相对条件较好的可以多审批,使我们的培训可以迅速完成。冠脉的介入培训和其他不同,是一个非常大的主力军。应适当地结合国情,对国内的医生培训一方面不要过度放宽,一方面也不应要求的太严。不然患者比例较大,会得不到有效的治疗。 《国际循环》:现在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有日渐增加的趋势,您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? 李广平教授:我想这应该是符合介入发展趋势的,我们自己的医院桡动脉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。有时候甚至包括分叉病变,左主干病变、CTO病变等都在通过桡动脉在做。这个趋势确实也给患者减少了卧床的时间,减少了由于卧床造成的血栓栓塞的问题,患者由于卧床带来的一些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也大大减少。我们做桡动脉手术介入治疗的患者里,几乎没有发生像股动脉穿刺造成的假性动脉瘤,局部的严重血肿等。做股动脉的入路还会造成像腹膜后血肿等甚至致死性的出血并发症,需要外科干预。桡动脉介入首先解决了这个问题,这是第一方面。第二方面,确实减轻了别人的痛苦。不用制动24小时压沙袋的痛苦治疗,护士帮忙执着输液瓶的时候患者就可以自己走出手术室,也解决了患者家属的护理压力,患者可以很快达到生活自理。 当然从技术操作上来看,我觉得还是应该循序渐进的方案,一些医院从没开展过桡动脉的冠脉介入,则应该经过良好的培训再开展。桡动脉虽然血管并发症少,但是也会有一些渗血,造成局部血肿的病例,如果初学者掌握不好,还是会造成一些麻烦。此外,桡动脉介入操作相比股动脉要复杂些,所以对初学着来说,应在股动脉的入路和造影技术非常熟练的基础上,再做桡动脉的造影和治疗。桡动脉介入的缺点是患者和医生也许可能受到X线辐射较多,尤其是初学者,所以需要逐渐熟练技术和缩短手术时间。 在我们医院是采取左侧和右侧桡动脉入路的方法,左侧桡动脉的优点从结构上来讲它和颈部的动脉比较好的分开,不会造成不良影响。而右侧通过无名动脉,锁骨下动脉,颈动脉分开,脑血管事件的风险理论上应该减少。另外,从左侧桡动脉的入路来讲比右侧桡动脉更少一个弯曲,手术操作的容易性都大大增加。现在有一半的患者是采取左侧桡动脉入路的方法,这值得我们考虑。 《国际循环》: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其介入治疗有何不同? 李广平教授:这个问题实际上也争论很多,但比较一致性的意见认为是:对于糖尿病的患者,再狭窄发生率肯定要高于非糖尿病的患者,而且事件发生率更高。而搭桥手术上的事件率要低于介入,这已被来自马来西亚的一个报告也重新证实。糖尿病的患者如果要做搭桥手术和PCI的话,PCI的死亡率要比搭桥高出1倍多。所以有条件的医院,即搭桥手术很成熟的医院,应该首先推荐搭桥手术给患者。三支病变或是复杂病变也应该首先推荐行外科手术。应该避免的是:介入医生不应该过于放宽介入适应证范围,除了在患者坚决拒绝的情况下,一般都应该推荐给患者其首选治疗方法。
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国际循环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 发表评论需登陆